擦亮旅遊金招牌 提質發展生態旅遊片區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香港曾經是國際知名的購物天堂,也是旅遊業發達的地區。不過,要延續這個傳奇不能只靠食老本,必須有新創意、新思維。今年特區政府首度推出三個生態旅遊片區,包括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尖鼻咀及白泥生態旅遊節點,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島嶼和海岸旅遊項目實屬創新之舉,期望進一步發揮生態遊的潛力,為旅遊業注入新動能。
政府近年大力提倡用好旅遊資源,推動「無處不旅遊」,重點之一為發展島嶼和海岸旅遊。是次推展三個旅遊片區項目可謂踏出重要一步,不僅引入嶄新發展模式,更善用不同地帶的自然和文旅資源,令發展定位各具特色。發展局日前已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項目預料在未來三年陸續招標。
「片區開發」模式原為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新嘗試。政府這次以「片區」發展旅遊項目,加上在不同環節拆牆鬆綁,例如容許發展商可先興建住宅和酒店等「賺錢」項目、部分項目可由多個發展商共同發展。此舉除了助力提速發展,亦充分體現政府破格求變、推動發展的決心。
在發展定位方面,三個生態旅遊片區各有亮點。其中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綠水環繞,可作發展別墅和豪華度假營,以及遊艇停泊處等高端旅遊配套。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則旨在善用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文化和歷史資源,打造集歷奇冒險、自然教育、休閒康樂於一身的旅遊新據點。透過「錯位發展」,料可向市民和旅客展現旅遊新面貌,推進深度旅遊。
香港生態旅遊資源多且潛力大,政府需先做好生態旅遊片區的統籌規劃工作,包括積極聆聽和採納市場意見以敲定具體發展要求,確保項目不會失焦,生態旅遊潛力得以充分發揮,以更好善用市場力量,推動生態旅遊發展提速提質,全面促進旅遊升級轉型,擦亮旅遊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