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輻射驗脊彎 學者獲獎

  技術助大型篩查 造福全球逾2萬患者

  首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生命健康領域得主是理工大學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智齡研究院院長鄭永平,他與團隊自2002年起從事三維超聲波研究,得益於跟骨科及義肢矯形科專家溝通,啟發他將技術應用到脊柱側彎檢查,為青少年提供無輻射的評估方式,可準確、安全地在學校及社區作大規模篩查。有關技術目前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成功令全球逾2萬名脊柱側彎患者減低輻射損害。鄭永平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鼓勵年輕人跳出自身領域,跨界尋求更廣闊發展機會。

  鄭永平帶領研究團隊研發「Scolioscan®醫療系統」,應用三維超聲波成像技術,產生類似放射攝影的脊柱圖像。2012年成立公司中慧醫學,今年4月完成近4,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復星醫藥、AEF大灣區創業基金、理大創業投資基金及部分產業投資者。中慧醫學至今獲得逾一億元資金。

  「一直以來,X光是醫學診斷脊柱側彎的金標準,但它有輻射。」鄭永平引述有丹麥研究小組發現,脊柱側彎患者在青少年時平均照16張X光,25年後他們癌症發病率較同齡人高出4.8倍。

  鄭永平介紹,團隊最初只聚焦於三維超聲波相關的研發工作,包括如何形成圖像、算法、掃描方法等。不過他本身跟骨科醫生有些合作,跟他們溝通後,由此啟發他將三維超聲波應用到脊柱側彎檢查之上。鄭永平表示,超聲波可以穿透軟組織,從而可作掃描,「但一打到骨頭,就會經表面反射,根本傳不到骨頭裏面。」他坦言團隊經過長期思量,想了很多方法,「當中包括用了本來超聲波不要的東西,把它轉廢為寶,這是當時的一個創舉,也申請了專利。」

  鄭永平倡建構創科產業

  他又指,由於這項技術能為青少年提供無輻射的評估方式,因此不但可用於醫學用途,更是有助人員開展脊柱側彎相關的各項研究。這是由於脊柱側彎不存在動物模型,過去亦礙於X光的輻射問題,不宜對患者進行研究,現在有這套工具就能持續跟蹤患者進展,開展不同研究。

  另外,鄭永平指出,目前政府過分強調研發(R&D),建議應更系統化的考慮建構創科產業,其中一點是創科工業的從業員人數不夠,因此他呼籲政府帶頭,提供資助訓練一批人員出來。他指,創新產業需要R&D人才外,還需要一大批相關支援人員,包括文件處理、專利申請,不止是生產線的人員,還有例如項目經理、產品經理、機械設計工程師等。鄭永平認為必須要靠政府走出第一步,加強鼓勵及資助,培訓第一批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