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潛裝備檢閱 新手睇真啲

■浮潛者下水應注意安全。 資料圖片
■浮潛者下水應注意安全。 資料圖片

■專家指選擇蛙鞋不宜過大。   資料圖片
■專家指選擇蛙鞋不宜過大。 資料圖片

  西貢昨日下午發生一宗水上活動意外,警方接報一名女子在大洲近南果洲海面浮潛,但兩小時後未返上船,同伴致電報警求助。尚幸救援人員趕赴現場一帶搜救,最後在尖洲北部尋回事主,她平安清醒。本報特此整理了專業浮潛裝備和新手浮潛訓練課程資訊,讓大家在夏日炎炎進行浮潛時,安全又愜意。

  基礎浮潛裝備

  面鏡

  面鏡不同於泳鏡,為了平衡中耳的壓力,它是連同鼻子扣在一起的,主要由透明鏡片、裙邊、頭帶組成。面鏡的類型有傳統潛水面鏡、耳罩式和全罩式,價格從30元至1,000元不等。

  新手在選擇面鏡時最主要注意是否與面部貼附緊密,防止進水。另外就是要從舒適性、視野好、防起霧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面鏡。比較推薦TUSA、GULL這兩個品牌,設計貼合大部分亞洲人的臉形。

  呼吸管

  呼吸管的構造十分簡單,基本就是一根管子加一個咬嘴,一般由矽膠和塑膠組合而成,價格從10元至300元不等。為防止二氧化碳堆積和落差水壓引起的胸悶,呼吸管的設計長度最長不超過420mm。

  呼吸管分乾式、半乾式、濕式,主要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帶單向排水閥,初學者建議買乾式或者半乾式的,這種呼吸管即使整個浸沒在水中也不會有水。

  蛙鞋

  蛙鞋的作用是讓潛水員在水中能夠得到更有效的推動力,主要分為調整式和套腳式。調整式的腳後跟開放,套腳式的有根帶子套着,不容易掉落。調整式適用於泳池及輕設備的浮潛,套腳式適用於攜帶氣瓶的深潛。蛙鞋主要影響游泳的速度和效率,在選購時要選適合自己體力、腳形以及潛水環境,不宜過大,也不宜太小。

  潛水服

  潛水服主要作用為保暖,分為水母衣(DiveSkin)、濕衣(WetSuits)、乾衣(DrySuits)三種。水母衣適合在熱帶水域穿着,既防曬也防止水母咬傷。大部分潛水初學者會選擇潛水濕衣,厚度一般在1至5mm之間,適合水溫10至20℃的環境。而在更冷的水溫潛水則要用潛水乾衣,一般進行深潛活動才需穿着乾衣,新手及初學者不需要特意準備。

  潛水手套

  進出於岩石或珊瑚礁的海洋時,容易劃傷手部,所以需要準備好一副潛水手套。除此之外,潛水手套同樣有着防曬、防咬、防寒的功能。雖然用一般的手套代替也可以,但以耐用性和潛水來說,還是使用尼龍或橡膠製的潛水手套更為理想。

  升級浮潛裝備

  BCD浮力調節背心

  BCD(bouyant countrol device),就是幫助潛水員在水中保持平衡和上升、下降調整浮力的裝置。它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可充氣的救生衣,能夠有效地調整潛水員在水中的中性浮力,並提起重物,且能實現水面自救、互救,是潛水的重要設備。BCD分為夾克式和背飛式兩種,初學者建議選用夾克式的,對於用自身能力調整平衡的要求更低。

  潛水錶

  潛水錶(Dive computer)是潛水用的時計錶,經過嚴格的防水、防潮處理,與一般手錶不同。為了更加貼合水下活動的要求,潛水錶不僅有抗腐靈活錶帶、旋入式防滑錶冠和旋轉式錶圈,還具有排氦、夜光指示等特殊功能。因為水下環境幽深黑暗,並且隨着深度的下降,水壓也會加大,潛水員在關注氣瓶消耗、計算潛水時長及做潛水減壓時都需要依靠潛水錶,因此,潛水錶也是潛水必不可少的裝置。

  氣瓶

  潛水的氣瓶有兩種,分別是普通氣瓶和高氧氣瓶。普通氣瓶能維持深度在10米1小時左右的潛水,高氧氣瓶因為含氮量低,所以能夠在潛水時維持更長時間。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高氧存在氧中毒風險,需要技術學習後才能使用。初學者在選擇時一定要諮詢教練或專業人士。

  調節器

  調節器的功能是把氣瓶中的高壓空氣轉換成正常壓力的空氣然後讓潛水員進行呼吸。調節器的一級頭連接氣瓶,級頭上有一個高壓、四個低壓出氣孔,氣孔可連結呼吸器、氣壓錶等。二級頭是呼吸器,連接一級頭高壓氣孔。調節器的材質跟價格有着莫大的關係,價格一般在1,000元至10,000元不等,在選擇調節器時,為安全着想。一定要選擇品質過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