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教中小企呃百萬資助

  誘虛報員工數目 成功獲批抽佣三成

  為鼓勵香港企業進軍內地及東盟市場,特區政府早年推出「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簡稱BUD Fund)向中小企提供資助。本報近日發現坊間有一些自稱「包成功」的顧問公司代客辦理相關申請手續,記者日前隨一名中小企老闆放蛇暗訪,揭發顧問公司的顧問不惜教唆中小企「造數」,以及「報大」員工人數,以求符合申請資格,並在呃取政府逾百萬元資助後,收取當中三成作服務費。有法律界人士指,有關行為已涉詐騙,顧問及有關中小企都要負上法律責任。

  專題組

  為揭開這些顧問公司的招數,本報記者根據線報成功接觸到一間顧問公司。對方警惕性甚高,不斷追問介紹人身份,似乎有關服務相當隱蔽,只在熟人圈子裏互相流傳,顧問要求記者先出示商業登記等資料才肯現身洽談。記者遂以助理身份隨一名珠寶店老闆與該顧問公司面談,珠寶店老闆訛稱有意在澳門搞展覽擴充市場,該顧問公司才稍稍放下戒心介紹服務,指「BUD Fund計劃的申請範疇包括12項,搞個推廣用途的App,上限拎到100萬元,投資網上或媒體廣告都拎到錢,上限100萬元,如果參加展覽,資助額更加不設上限,聽落係咪好正、好容易申請先。」

  見珠寶店老闆開始心動,該顧問即拍心口說:「得啦,以你公司的營業額,我寫一份申請200萬元資助的計劃書,包保得!100萬你袋硬。」記者隨即追問有何方法可拎足200萬元,對方起初欲言又止,經記者再三追問後才壓低聲線說:「咁啦,可獲資助的項目中有一項係政府資助請員工,(資助額)上限有成100萬㗎,只要你話會請3個新人,每個員工月薪3萬幾,請3個就可以申請到100萬。」

  見珠寶店老闆及記者面帶猶豫,顧問即加多兩錢肉緊說:「你有好多相熟朋友,到時搵佢哋(冒認)做你員工,最後有無出糧、出幾多糧,得你哋兩個先知。」說畢,即投以一個暗示的眼神:「呢啲嘢,你明㗎啦。」他表示,申請人無須提交員工姓名,珠寶店老闆直言不懂講大話,顧問隨即「賣大包」說:「放心啦,你開個同你員工姓名一模一樣的電郵畀我操控,當審批人員查到來,我會代答所有問題,我手上有晒全部問題的標準答案,保證唔會令人懷疑。」

  申請無回音 女商被吞訂金

  從事美容儀器業務的梁小姐是這類「包成功」計劃的其中一名苦主,她因想推廣公司品牌,去年底在友人介紹下認識一位自稱姓盧的「顧問」,並於去年1月中展開申請,怎知4個月過去,仍是音信全無,「每次打去問佢,就賴話我無畀齊資料,當我補交多一次資料,佢又話由於負責幫我生產產品的公司仍未交齊文件,所以至今申請唔到。我愈諗愈唔對路,於是要求退回訂金,點知佢發爛渣話係我自己中止申請,一毫子都唔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