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雕麻雀老匠 守藝一生老去
紅磡,是九龍發展的縮影,歷史的光陰融入了大街小巷的邊邊角角。走進寶其利街,兩旁低矮的唐樓群緊密地貼在一起,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扎根這裏60載,見證時代變遷的30呎樓梯舖——金發麻雀。店東何秀湄(湄姐)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坐在舖頭,細細雕刻麻雀的身影,成為了老街的明信片。對於女承父業的湄姐來說,「每張雀牌都是我的最愛。」
文、圖:陳藝
1962年,5歲的湄姐跟隨父親來到這裏自立門戶,開設手雕麻雀舖。從此麻雀貫穿了湄姐的整個童年,順其自然於13歲入行,女承父業。玻璃柜裏的「持之以恆」麻雀牌是湄姐的職業寫照,「要真真正正入行,到可以做師傅,需要學3年至4年。還要看個人的慧根,如果沒有資質,也只是虛度時光而已。」今年65歲的湄姐,已經從事這門手藝半個世紀。
心有餘而力不足 手眼漸漸跟不上
作為香港唯一的手雕麻雀女師傅,湄姐不僅熱愛這個職業,更將手藝練習到如吃飯喝水一般自然輕鬆。「外人看起來當然難,但依家對我來說沒有難度,已經入晒腦,下筆就能刻。」話畢,湄姐立刻拿起麻雀牌演示,只用一把刻刀和一雙眼,一分鐘不到便刻出一張板正的「一萬」。
「每張雀牌都是我的最愛。」對於湄姐來說,刻出來的每隻麻雀高矮胖瘦各不相同,都擁有生命。除了雕麻雀,也有很多客人要求雕些創意的文字和圖案,將雀牌作為紀念收藏。「像『生日快樂』、『身體健康』等祝福語就很多人揀。」
湄姐的訂製雀牌30元一個,比外面便宜不少。她表示做這行不能大富大貴,只能滿足溫飽。「年輕時一天起碼能做8個鐘,一天刻一副牌。」如今65歲的湄姐心有餘而力不足,手眼漸漸跟不上,一天工作4至5個鐘便需要休息,144張牌需要3天才能刻好。即使有單做,也接不了。
一周七日沒休息 年輕人堅持不了
手雕麻雀於2014年獲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政府曾多次請湄姐開班教學,但開班需要場地,年老的湄姐也缺乏時間和精力,並非每次都能應約,宣傳手藝困難重重。「我不是三十年前,我依家60幾歲,器材實在搬不動,人也不夠精神。」湄姐無奈道。
兒女也並不打算接湄姐的班,「因為好費時間,依家嘅年輕人堅持不了,做呢行一周七日沒有休息的。」湄姐直言,「由2012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媒體來採訪,有無綫,有港大,有科大。我都同好多大學生交流過,他們甚至沒有見過手雕麻雀,我都希望他們能了解多些。」香港現存的手雕麻雀師傅只剩三位,其中一位已經退休。手雕麻雀的蹤影越來越少見,也難怪很多年輕人並未見過,湄姐都很高興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門夕陽藝術。
被問到另一間手雕麻雀舖——標記麻雀被逼遷的新聞,湄姐心有戚戚焉。「人家都做了二三十年,點解突然要人家搬走?」作為同行,湄姐希望政府能夠體諒,提供生存空間,讓他們安安穩穩做到退休。至於對接班人,湄姐則並不奢望。
「我的老、中、青、少年、童年的回憶都在這裏,就算這裏清拆了,都會回來尋根。」麻雀牌和這間小小的舖頭,成了湄姐生命的根,也是讓她風風雨雨50多年,堅持這門手藝的原因。面對手雕麻雀式微,湄姐無可奈何,外界亦幫助不了,最終也看開了,或許這就是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