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土筍凍 「暗黑料理」以蟲入饌

說起土筍凍,閩南人引以為傲。這種早已蜚聲海內外的「暗黑料理」,愛它的人食髓知味,甘之如飴,接受不了它的人則避之唯恐不及。有甚者認為,天下第一個吃土筍凍的好漢,無論智勇還是韜略,均勝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記者 蔣煌基報道
很多第一次聽到土筍凍的人,往往自覺可以一嘗,畢竟「筍」做的美食,有何可懼?奈何土筍不是筍,而是蟲,是野生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灘塗的星蟲,學名叫可口革囊星蟲,形似冬蟲夏草。
處理星蟲的工序很繁瑣,阿望土筍凍的老闆顏足櫻把一筐鮮活的黑褐色土筍倒出,將其表面海泥沖洗乾淨。四分三的土筍被一條條剪掉尾巴,擠出腸子和泥漿,另四分一則用大石柱來回碾軋。歷經「死劫」的土筍再經洗凈後倒入大鍋,旺火煮沸兩分鐘,最後用水瓢磨掉黑褐色外皮,磨皮後呈白色。
「古早味」土筍凍風味更佳
「老一輩更愛用石柱輾軋、不磨皮的『古早味』土筍凍,味道、口感更好。」在顏足櫻「慫恿」下,記者分別嘗試了兩種做法的土筍凍,傳統做法的土筍確實味道更甘冽鮮美,嚼起來更有脆勁。
熬煮冷卻後,富含膠質的湯汁十分黏稠。弟弟顏才望說,為了讓土筍凍凍得均勻,小碗土筍凍被一層冰、一層土筍、再一層冰放入泡沫箱。約兩個小時冰鎮後,土筍凍即可凝固成形。
清初河南人周亮工在其《閩小記》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炎炎夏日,將土筍凍澆上蒜蓉醬料,用勺子舀起,趨身將土筍凍滋溜吸入口。軟軟滑滑的膠質感,入口即化。隨着咀嚼,冰涼有嚼頭的土筍,其海鮮味在嘴裏噴湧,口感Q彈爽口,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