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哮似哮喘 分清勿延治




近日有多名幼童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嘶哮症」症狀,令家長憂心忡忡。其實嘶哮症本身是5歲以下幼童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患有嘶哮症症狀的幼童並不一定是感染新冠病毒,但由於患者的氣管收縮會引致呼吸困難,增加死亡風險,故家長應細心留意幼童病情變化,及早接受治療。
「嘶哮症」是一種上呼吸道受阻塞症狀的統稱,症狀常在夜間突發,是指咽部會厭處嚴重發炎而阻塞所引起,最常見於6個月到 5 歲之間的嬰幼兒。嘶哮症的高峰期一般在秋冬季,不過於Omicron肆虐期間,不少確診新冠的幼童出現「嘶哮」情況,成為主要病徵。
呼吸道收窄 咳聲似海獅
當幼童感染到病毒後例如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這些病毒會影響上呼吸道,尤其是大氣管。患者最初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但由於病毒集中患者的主氣管及咽喉位置,所以患者會咽喉腫脹、呼吸受阻,以致出現呼吸困難,呼氣和吸氣時會發出喘鳴聲,特別是吸氣聲大過呼氣聲;並會出現乾咳、咳聲短促和持續,猶如海獅般的叫聲,以及聲音沙啞等典型嘶哮症症狀。若成年人的聲帶因受到感染而發炎,聲音就會變得沙啞,但小朋友特別是3歲以下幼童,由於大氣管的軟骨組織並未成熟,發炎後就會變得更柔軟,當空氣通過的時候,上呼吸道就會收窄,引起喘鳴。
嘶哮症的症狀與哮喘十分類似,兩者都會出現喘鳴,令不少家長錯誤判斷,延誤病情。哮喘是一種過敏及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主要由長期致敏原在有過敏體質的氣管慢慢形成,再因外在環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影響下發作,特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或鼻病毒等,但哮喘病本身沒有傳染性。嘶哮症和哮喘的患者呼吸時所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哮喘患者較小的氣管受阻塞,所以通常呼氣才會發出聲音,而嘶哮症患者在呼氣及吸氣時,均會發出聲音。
未必中新冠 蒸氣助紓緩
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沈澤安撰文指出,並非所有喘鳴症狀都因患上嘶哮症而引致,出現嘶哮症症狀亦不一定是感染新冠病毒,但若處理不當,有機會令幼童出現缺氧或呼吸衰竭等問題,影響性命安危。家長可因應小朋友的情況及需要求診,醫生會按情況判斷小朋友是否患上嘶哮症,還是其他病因而引致氣道阻塞,因應病情建議是否需要入院。大部分的嘶哮症個案並不需要入院治療,醫生會處方藥物及安排適當治療,例如安排小朋友服用或注射一劑類固醇,以紓緩患者的哮吼及呼吸困難情況。不需住院的小朋友要在家中多休息,家長要保持家中空氣流通,以及留意患者的咳嗽情況、呼吸是否有困難及血含氧量,亦可使用冷蒸氣噴霧器或是開一盆熱水,讓患者吸入潮濕空氣,減低因為呼吸道收窄而出現的咳嗽、喘鳴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