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 菜因人傳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川菜源起古巴蜀,萌芽於商周,漢晉初成,唐宋興盛,清末定型。「天府之國」歷史上的繁華和各地移民不斷流入,川菜博採眾家之長、薈萃各方特點,口味清鮮醇濃並重,善用麻辣著稱,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傳統川菜中,共有24種味型,其中聞名中外的特色傳統名菜——宮保雞丁,就是廣受食客們歡迎的煳辣荔枝味。
有關「宮保雞丁」的傳聞眾說紛紜,但「宮保」指丁寶楨則無異議。流傳最廣是此菜由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他曾命家廚改良魯菜「醬爆雞丁」為辣炒,後來在四川總督任上時將其推廣開來。丁寶楨去世後,朝廷追封太子太保,人稱「丁宮保」,於是菜因人傳,這道美味佳餚從此得名「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選用雞腿肉或雞脯肉為主料,佐以花生米、辣椒、花椒、葱薑蒜等輔料烹製而成。雞腿首先要去骨,用刀尖隨着骨頭「刀隨骨走」,去掉雞皮和雞骨後就把肉厚的地方片開,用刀根在肉的裏面輕輕紮一下,把經絡斬斷,這樣吃起來會更加細嫩。斬好之後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狀,大小要均勻。
這個菜最重要的就是碼味上漿,非常黏稠,澱粉漿也掛得非常飽滿。碗芡的話就是把所需要用到的調味品放到一個碗裏便於烹調;炙鍋就是「熱鍋涼油」,鍋燒熱以後加入涼油。川菜講究「小煎小炒、一鍋成菜」,油溫保持在五成左右,這時候下雞丁,勺子上沾點水避免黏鍋。雞丁迅速滑散,加入乾辣椒、花椒一起炒,乾辣椒的顏色炒到變色,加入薑蒜片、葱段子,沿鍋邊打入碗芡,迅速收汁,一道非常經典的宮保雞丁就製作完成。 記者向芸 四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