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首日掃「安心」 三大不足礙執行

●昨日為市民進入政府場所須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新規定實施首日。圖為市民掃碼進入土瓜灣街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昨日為市民進入政府場所須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新規定實施首日。圖為市民掃碼進入土瓜灣街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菜販王女士稱,只有政府街市掃「安心」碼欠公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菜販王女士稱,只有政府街市掃「安心」碼欠公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菜檔攤主何女士表示,願意配合政府新規定。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菜檔攤主何女士表示,願意配合政府新規定。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為與內地盡快恢復正常通關創造有利條件,香港特區政府場所包括醫院、街市、辦公大樓、康體設施,昨日起強制入場人士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12歲以下、65歲以上及有實際困難者除外。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巡查多個政府場所,首日運作大致順利,但仍存在三大不足處,專家就此提出建議,包括:第一,措施只限政府場所,有食環署街市商販反映不少長者不懂智能手機操作,轉而惠顧無強制使用掃碼的路邊小店或超級市場,專家建議政府將措施推廣至全港其他場所;第二,繁忙時段大批市民堵塞門口「掃碼」,增加接觸風險,專家建議「安心出行」採用藍牙自動記錄,毋須掃碼;第三,場所出入口眾多,工作人員人手欠缺,有市民混水摸魚逃避掃碼,建議關閉部分出入口,集中管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邵昕

  【不足1】掃碼場所憂趕客 全港施行更有效

  目前,僅特區政府管轄的公共街市需要掃描「安心出行」,超級市場、路邊菜檔則無強制使用,有不少市民為免麻煩放棄在公共街市買餸,有公共街市商販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反映,措施運作首日人流減少四成,流失大量不熟悉手機操作的長者客人,也有專家認為只有全港所有場所都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才能有效防疫。

  在食環署街市賣菜的何女士也表示,「明白現有嚴格的措施為接軌內地疫情防控,期待與內地(正常)通關後可以回鄉探親,菜價亦能因為通行便利、供應增加而下降,因此非常願意配合。」但她認為,特區政府現時只要求公共街市需要掃碼,成效大打折扣,「只有我們一個半個做沒有用,要全港一起實施,大家都嚴陣以待,統一做法、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正常)通關,否則感染風險在第二度仍然存在,兩地長久開唔到關。」

  公共街市商販責「不公」

  另一名檔主王女士表示,昨日街市客流減少四成,擔心長此以往影響生計。她指,現時措施只覆蓋政府公共街市,對路邊菜檔及超級市場等不設規管,措施不統一,只是變相「趕客」,對公共街市商販不公,「我哋比人哋更麻煩,價錢差不多的情況下,客人覺得有咩理由仲來食環署街市?不少客都湧去路邊或超級市場,但事實上超市、路邊檔擁擠,交叉感染的風險並未降低。」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內地對兩地恢復正常通關的條件之一是香港要加強追蹤工作,相信未來所有其他室內場所,包括商場超市等,都要使用「安心出行」。

  他指出,現時只能追蹤出入政府場所肯定是不足的,相信內地亦不會「收貨」。

  【不足2】逐一掃碼人迫人 力倡推自動追蹤

  昨晨多個公共街市,市民需要排隊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並由現場工作人員逐一核查掃碼記錄,街市外不時出現人龍擠塞在門口,增加接觸感染的風險。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為「安心出行」移動程式增加自動追蹤功能,便利市民、提高效率。

  梁子超:應自動記錄行蹤

  梁子超指出,現時政府場所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在不少人流密集的場所,排隊、核查、協助市民登記的步驟都有可能增加堵塞機會,工作人員每日接觸的市民眾多,若不幸染疫,病毒極易在服務市民過程中傳播。

  他建議,參照新加坡等地的經驗,配合藍牙等技術自動記錄行蹤,可避免日常工作及使用服務時「左掃右掃」的麻煩,提高效率,「好似一個醫護人員,有時在醫院要穿梭幾棟樓看診,頻繁掃碼都帶來不便。若有自動感應,配合大數據分析,就可以知道他在哪裏逗留?有無風險?提高效率的同時防止漏掃等帶來的錯漏。」

  他表示,多地近期爆發的疫情都涉及交通工具,而對交通的追蹤是香港的絕對弱項。未來若將「安心出行」擴展到地鐵等交通工具,自動追蹤系統可避免人龍,「若只在地鐵站貼二維碼,每日大批乘客掃碼一定塞死。如果有自動記錄,由車廂發出或接受信號,就可以省卻掃碼工夫,有利醫學追蹤。」

  方保僑:可另研發新程式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若要自動追蹤市民到訪場所,現時可行的做法是利用GPS系統和電訊商發射站接受信號的強弱進行定位,前者可對室外場所自動定位,後者則可用於定位室內場所。他建議,在現有「安心出行」程式的基礎上,研發另一款具有自動追蹤功能的新程式,市民可根據不同需要自行選擇下載使用,「兩款程式各有利弊,手動掃碼可較精準定位,但操作較麻煩且有機會漏掃;而自動追蹤未必能像掃碼一樣精準,但可免去操作造成的不便。」

  【不足3】出入口多看守少 容易蒙混避掃碼

  目前的「安心出行」措施較依賴人手檢查出入者有否掃碼,加上不少政府設施的出入口眾多,有市民混水摸魚逃避掃碼。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所見,多個場所均出現人手不足的問題,在人流較少時或能勉強應付,一旦人流增加,在場工作人員要兼顧檢查及協助有需要市民登記資料的職責,未必能顧全大局。

  昨晨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有廣播提醒市民進入醫院範圍要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門外並安排工作人員協助有困難的市民,有長者手機無法安裝「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獲准進入醫院處理事務,完成後再「補掃」二維碼。惟部分市民急步進入醫院時,未有掃「安心碼」,現場職員未能阻止。

  土瓜灣街市則有工作人員在出入口逐一查核進入的市民是否已掃碼,人手限制下部分出入口以膠帶封鎖,但即使只有幾個主要出入口,人流多時僅一名工作人員,管理秩序較為困難,有市民混水摸魚,未掃碼直接進入。

  倡關閉部分出入口

  油麻地街市枱商聯會主席陳袁輝昨日指出,以每個街市入口有兩名保安員駐守計,全港近百街市最少需要2,000名保安員,政府現時恐難有足夠人手分配,若因人手不足導致漏洞產生,措施成效將大打折扣。他以油麻地街市為例,假設該街市5個出入口各有兩名保安員分別監察及協助填寫個人資料,一個街市便需要10個人手,但該街市目前僅聘用3名保安員,存在極大空缺,導致部分門口無人看守,顧客仍可自由出入,無人檢測是否掃碼。

  食環署管工職系工會秘書劉偉德則表示,部分街市無足夠人手看守出入口,惟有暫時關閉太平門,但正門因消防條例不能因人手不足關閉,人手不足、無人看管可能令安排形同虛設,他促請特區政府理清措施的行政安排,否則只會令前線增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