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少族長者未曾用主流服務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全港65歲或以上的少數族裔人士由2011年的9,910人,急增1.6倍至2021年的25,792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少數族裔長者及護老者從未使用主流長者中心服務,逾半護老者由於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及欠缺合適服務轉介渠道等,對主流老人中心的服務欠缺信心。機構建議提供更多語言種類的公共及社會服務資訊,及增設服務少數族裔長者的銜接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以問卷訪問200名60歲或以上南亞及東南亞裔長者及50名護老者,以10分為滿分,逾半受訪護老者對主流服務的信心,僅給予1分至5分,信心明顯不足。整體受訪者當中,近九成人(87.6%)從未使用主流長者中心服務,僅一成人曾成功接受服務。

  在甚少使用主流服務下,有一半護老者表示長者對其依賴程度為8至10分(10分為最高),約一成半人每日需花超過6小時照顧長者;而他們最需要的首三項服務支援為「護送服務」、「日間看顧」及「家居清潔」。

  尼泊爾裔婦女Nanda是家庭主婦,要照顧兩名子女及分別80歲及75歲的老爺和奶奶,老爺和奶奶因長期病症需定期覆診,「每當我陪同他們覆診時,就需要找朋友代為接送子女上學,有時更需支付額外費用,讓6歲的女兒留校託管,令我們負擔加重。」

  由於沉重的照顧責任,33歲的Nanda幾乎失去私人時間發展個人興趣。早前,她參與服務處提供的「耆望—少數族裔長者支援計劃」後,認識更多同路人,亦學會與長者溝通的技巧,並取得社會服務的資訊,有助減輕照顧壓力。

  另一名尼泊爾裔婦女Devi要照顧79歲媽媽Thapa,以及照料兩名子女。約5年前,Thapa因為病行動不便,需要有人陪同求診,但不知道有何支援服務,甚至連輪椅也借不到,幸得服務處將其個案轉介至長者中心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