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基層生活 理大倡過渡屋納長策

  為急基層市民所急,特區政府近年積極發展過渡性房屋,盡快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目前在2024/25年度前完成84個項目,提供超過2.1萬個單位。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當中全部均在空置地盤、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35個項目,並對居住過渡性房屋的54名住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住戶對於家庭及鄰舍關係的觀感明顯正面,70%受訪者稱入住過渡屋後改善與家人的關係,90%受訪者認為社區鄰居表現友好。

  過渡性房屋發揮及時改善基層居住環境的作用,理大肯定項目的積極作用,但指亦有六大痛點,最令住戶卻步是興建過渡屋的土地有年期限制,扣除平整及基建工程後,住戶只能住上2至5年,加上營運的非政府機構缺乏建築經驗,又需要在短期內招租。另外,香港過渡屋的「組裝合成」組件多經過不同機構使用,各項目有個別和特別訂製的間隔設計,降低跨項目的組件重複使用率。規劃署前署長、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兼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料將有逾1.8萬個以「組裝合成」製成的單位需要重置和重用,可能涉及逾2萬件組件,建議及早籌劃有關安排和方案。

  凌嘉勤引用政府最新數據指,偏遠項目的入住率已增加至超過八成,相信隨着更多機構持續為劏房戶舉辦睇樓團,入住率會繼續增加,促請政府正式確認過渡性房屋為長遠房屋策略中傳統公營及私人房屋分類以外的房屋類別,並將已建立的過渡性房屋供應機制繼續運作。

  房屋局回應表示,該局將於下周推出「『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為住戶提供一次性資助,幫助他們應付遷往新環境所需的開支(例如搬遷、添置傢具及 / 或電器、孩子轉校和重新建立社區網絡等的額外支出),支援他們搬遷和適應新的居住環境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