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欲留全屍 窒礙器官捐贈
每年百宗腦幹亡逾半拒絕 醫管局倡生前告知家人意願
器官捐贈議題近日在社會引起討論,部分港人對現行器官捐贈機制更存有誤解,令本已欠佳的捐贈數字恐有進一步下跌之虞。醫管局兩名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昨向傳媒指出,不論死者生前有否登記,最終仍要視乎死者親屬意見,而大部分捐贈器官的死者生前均沒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他們亦指不少死者家屬仍受傳統或宗教思想影響,想讓死者「留全屍」而對器官捐贈卻步,呼籲有意捐贈器官的市民應在生前把意願告訴家人,又指應繼續推廣器官捐贈,教育市民。
香港遺體捐贈的前提之一,是要證實捐贈者已腦幹死亡。醫管局表示,每年有80至120名腦幹死亡的病人,當中約40%至45%家屬同意離世者捐贈器官。本港近年器官捐贈意慾低迷,現時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只有約35萬人登記,醫管局昨安排兩名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向公眾分享器官捐贈聯絡工作的挑戰,以期讓市民更了解箇中情況。
屯門醫院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張淑雯本身是腎科護士,從事器官捐贈聯絡工作逾10年。她指現時每年約100宗腦幹死亡個案,但真正捐出器官的只有約一半,另一半是因家屬不願意,「很多時部分家屬仍然有留全屍的傳統觀念,且對器官捐贈存在誤解,例如擔心死者在摘取器官過程中會覺得痛,或憂慮摘取眼角膜後會影響遺體儀容等。」她解釋現時摘取眼角膜技術已十分先進,盼家屬無須憂慮。
張淑雯認為,工作最大挑戰是捐贈者很多時是突然離世,家屬正面對突如其來的喪親之痛,要短時間內談器官捐贈不容易。她憶述去年曾有一位年輕人因頭部重創離世,但其祖父是十分傳統的人,拒絕捐出孫兒器官。張淑雯一方面需安撫家屬情緒,另一方面盡力勸說,希望該名祖父能回心轉意。十多分鐘後,對方很心急地找回張淑雯,說見到孫兒心臟跳得很好,如把器官拿去燒掉很不值得,故願意捐出孫兒的心臟。
其後受贈者家屬透過張淑雯表達謝意,獲該名祖父回覆:「他們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快樂」。張淑雯認為器官捐贈除為有需要的人重獲新生,亦能為失去摯親的家庭提供一個支撐點,讓他們正面地生活下去。
基督教聯合醫院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梁宇添則憶述,一名約20歲的女孩因哮喘致心臟停頓最終離世,她本身有登記器官捐贈。然而,最初其家人並不十分願意捐贈,但得知女兒意願後,最終還是答應捐出女兒的器官,最終令7名病人受惠。
張淑雯指出,不論死者生前有否登記,最終仍要視乎死者親屬的意見,而大部分捐贈器官的死者生前均沒在名冊登記。她呼籲市民在世時應盡量多與家人分享意願,並指市民如有在中央名冊登記,有助聯絡主任說服親屬作決定。
「智方便」可查有否登記
另外,衞生署昨表示,隨着去年4月中央名冊推出優化系統,讓市民可選擇以「智方便」進行網上登記後,衞生署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合作,昨推出中央名冊系統優化功能,協助已登記「智方便」的市民可通過新增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查閱登記狀況)」服務,查閱是否已在中央名冊登記。「智方便」用戶可使用新增服務,簡單按鍵便可直接連結至中央名冊系統,即可得知是否已在中央名冊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