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玩抱石 必先學自保

■不同顏色的石頭代表不同路線,難度亦有所不同。 網上圖片
■不同顏色的石頭代表不同路線,難度亦有所不同。 網上圖片


  抱石熱潮近年掀起,由於不需佩戴安全帶或保護裝備,也不需領有牌照都可租用場地練習,較一般攀石運動入門門檻低,因此吸引不少年輕人好奇試玩。早前,消委會派神秘顧客到訪多間室內抱石場,查看對初次接觸抱石人士的入場安排、教學指導及環境安全等,並建議沒抱石經驗人士先參加新手班,學習基本技巧。事實上,作為新手,除挑選安全和有保障的抱石場外,亦應在參與前做足功課,了解一些自保技巧減少受傷可能,才能玩得更安心。

  抱石點玩?

  抱石跟平時大家看到用繩在較高石牆攀爬的運動不同,抱石不使用任何繩索,只穿攀岩鞋及一個攀岩粉袋,就可開始。室內抱石場內有各種不同難度的攀爬路線。開始時由雙手觸摸起攀點,過程中只能使用相同顏色的石頭,至雙手穩定抓住較高位置的完攀點,就算完成路線。一般香港室內抱石場,從V0為最簡單,然後難度一路上,到難度最高為V7左右,比V7更高的就是V7+。

  抱石不同攀石?

  兩者都由登山衍生出來,然而在高度、裝備及人員設置都有很大差異。攀石的攀登高度一般可高至10米以上,因此需使用繩索、安全帶及頭盔,並由另一人在地面防護,確保安全。抱石的攀登高度則多數只有4至5米,只需穿上一般運動服、攀石鞋及準備攀石鎂粉保持雙手乾爽即可。若非新手,則無需別人輔助,一個人也可隨時進行。

  有乜好玩?

  抱石除考驗體力,更需要腦力同努力,單靠蠻力不能稱霸每條路線。上場前,玩家要先擬定路線,再作出挑戰,過程中要不斷嘗試和堅持。由於每個人的身高、力量、技巧不同,故此沒有一條既定的必勝路線,只能靠自己努力摸索,從中獲得征服路線的成功感。

  新手學咩?

  1. 如何跌倒

  學懂如何爬高前,須先學會如何跌倒。因抱石沒有繩索,如在室內抱石場,跌下來時會落在軟墊上,正確落地姿勢可減少新手受傷的機會。落地時,記住先往後跳,雙腳膝蓋微彎,下巴收起,雙手放胸前,雙腳要同時着地,然後往後滾,有助減低衝力。應避免以單腳或雙腳伸直、內八落地;以手撐着地面或身體前傾落地,都是危險姿勢。

  2. 忌用蠻力

  新手最易做錯就是用雙手蠻力把自己拉上去。正確做法是將重心往下,一路以半蹲姿勢借腿部發力爬上去,盡量不要用手做出像引體上升或拉單槓的方式往上爬。容易弄傷手指外,亦會很快耗盡手力,難以完成路線。

  3. 腳點運用

  頂尖攀岩選手一般很小心移動,精準調整雙腳,利用腳點來穩定身體,而且踩點都很輕。踩穩腳點應利用岩鞋鞋尖部位,後續轉動腳時才有空間。另外,建議新手不要太快往上,應多花幾秒時間觀察腳是否放在最佳位置,踩得穩才能更容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