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電視唔怕競爭 最緊要復常

■香港電視城着重顧客親身體驗。
■香港電視城着重顧客親身體驗。

■小米巨屏電視以性價比高取勝。
■小米巨屏電視以性價比高取勝。


  新冠疫情爆發三年間 生意經歷高峰低谷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三年,本港各行各業十居其九都受到沉重打擊。其中坊間專門售賣水貨品牌電視的專門店在疫情爆發頭兩年、市民減少外出和政府消費券刺激下,生意卻逆市大升,但直至去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電視銷售在下半年開始掉頭大降。業界人士指,屬於電子行業的電視零售生意向來平穩,而水貨商無懼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激烈,只要市民生活復常後,經濟回穩,消費意慾回升,不愁沒有生意。

  文 : 康志強

  現時以實體店經營的水貨電視專門店集中在深水埗、長沙灣、太子以至旺角一帶,其餘大部分就以網店形式經營。位於深水埗福榮街的香港電視城,店舖佔地超過2,000平方呎,該店經理黃先生表示,於第三波及第四波疫情爆發時(2020年7月和11月),政府實行的防疫政策大大減少市民外出意慾,無法出境亦成為市民被困於香港及家中的主要因素,然而電視銷售反而有所上升。期間政府推出消費券對各界商戶都有所幫助,對電視銷情亦有所見效,令市民及消費者更願意於政府的資助下,多花金錢去購買實用及常用之電子產品。

  第五波疫情銷售大幅下降

  然而,直至去年1月第五波疫情爆發時,電視生意銷售已大幅下降,因經濟環境因素下,市民消費意慾大大減低,亦對於電視此類產品,需要更換的,已於早幾波疫情時已更換或購買,即使及後亦有消費券的資助,由於分兩次發放,所發放之金額未足以吸引到更多市民或消費者前往購買及消費,更多是留於使用日常用品上。「市場一致看好的去年11月世界盃舉行期間,電視銷情並未因此而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疫情影響,經濟蕭條,市民消費意慾減退,對於價位較高的消費項目有所保留。」黃先生回憶說。

  通關6至9個月後才見效果

  回顧過去三年疫情,黃先生形容,單是過去一年間,1月至4月的銷量處於高位,5月開始回落,而於7月起至12月直插低位。至於近兩個月政府接連宣布放寬防疫措施及出入境措施後,相信並未對電視零售行業的銷量帶來極速增長,相信須於大概半年至九個月,待經濟真正回穩及在港人士人數穩定後,才能看到有所增長或回復平穩銷售量。

  過去三年疫情期間,電視零售市場競爭急升。黃先生透露,「有許多小店於網上,一開便開了3至4間,都是同一間公司經營,而價錢上更是奇怪至極點,所售賣之價錢比入貨價更低,經詢問後亦稱為預訂價。我們不敢稱有優勢,各行各業、各間公司都會有自己的銷售手法,但我們會以老實為先,價錢上能夠平的,我們一定會平;有貨的就一定有貨;要訂的就一定會說明,更會同客人細心溝通,並非三言兩語,購買完成後就置之不理。」

  對於水貨電視行業前景,他說,在疫情初中期,電視需求量大增了許多,行業於此期間當然會營業額大升。但他亦期望不要再有這些天災,不管會否令銷情大增,生命遠比所有錢財來得要緊。

  另外,開業已經七年的米舖就專門售賣水貨小米智能電視,包括小米電視和紅米電視兩大品牌。據店員指,小米向來以性價比高為賣點,吸引消費者,如小米32吋電視僅售1,280元,其餘尺寸電視包括43/50/55/65吋等,售價在4,000元以內。

  他續指,小米高端旗艦電視由32至100吋應有盡有。「小米電視除咗平靚正,抵睇外,仲送內地著名的千尋電影App,有免費同步上映電影睇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