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問候

  香橙老師

  一年級的學生較以自我為中心,話到嘴邊總是不吐不快,少會顧及場合和別人感受。在香橙苦心經營取得全班目光之際,一隻小手舉起,說「我想執鉛筆」,又或高呼「我做完了」想得老師認同,也有正義的同學告密:「他在玩手指!」

  學生總有社交難題需要老師疏導。有時學生獲老師委派任務,不論是點簿、執拾教師桌、派工作紙等,只要有另一名熱心的孩子加入幫忙,想減輕同學和老師的工作量,任務的「主人」就會築起防衛,想把熱心幫忙的同學排除於外,令本來是減輕教師的工作,反而增加事情的複雜程度。別怪他們,他們都是小孩子,社交上要學習的事情還多。

  疫情期間用消毒液潔手,一次消毒液泵頭有點乾結淤塞,趕着入課室又想保持雙手清潔,手大力一按,消毒液沒有落在掌心,卻直射到褲子上。鐘聲響起,跑進課室,一個男孩當眾問我是否尿濕褲子。他沒有惡意,一本正經,課室的同學也沒有大笑,我如實向他解釋原因。事隔兩個月,我班拍攝大合照,一男生內衣手袖外露,站在人群中不知所措。香橙就把他帶到一旁,協助他整理。事情過後,香橙告訴學生:在別人尷尬時,最好不要再令尷尬加劇,低調協助比高調詢問對事情更有幫助。

  談起尷尬,一天有新同事病假回來,香橙未搞清楚新同事的名字,說錯了另一人。幸好同事大方,身邊也有好友幫忙解圍,助我逃過一劫。同樣地,應該給小學生們一點時間、一點經歷、一點生活啟發,相信他們長大後,一樣能成為社交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