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提供及時過關資訊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及工聯會在廣州、深圳、東莞、中山、惠州、福建六個在內地的諮詢服務中心一直關注居民跨境往來受阻問題,並且一直接到不少求助。近日,據深圳工聯諮詢服務中心了解,深圳提供的「健康驛站」檢疫酒店預約名額已減至1,000個,供8類人士恩恤申請的「人文關懷通關名額」現亦只受理其中3類申請。內地防控疫情嚴謹,收緊措施不難理解。在這之前,須趕回內地開學的香港學生對交通接駁等需求,經官方和民間合力,已及時得到處理。

  疫情三年,特區政府在提供相關過關資訊,較為落後發展形勢。從數字上看,最近每天申請驛站的人數維持在數千,較高峰時每天一至兩萬人少,惟過往每日約有四至五萬人有迫切需求來往內地與香港,新安排料難以應付港人到內地出差、探親等需求。疫情期間,深圳提供的「健康驛站」檢疫酒店預約名額和港珠澳大橋金巴班次及酒店名額因應疫情發展時有調整。然而,每有調整之時,市民難以在政府資訊平台獲取及時和準確的資訊,靠的可能是民間團體如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及內地諮詢中心,或是有過關經驗的親友。作為香港「當家人」和「第一責任人」的特區政府,卻從未見有主動在政府網站發放相關資訊。就「人文關懷通關名額」最新安排,不論是駐粵辦或駐深圳聯絡處或者大灣區資訊速遞的微信官號,還是政府新聞處或衞生防疫中心網站,皆沒有發放相關資訊。筆者曾在9月9日的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建議當局應更主動與內地當局進行溝通,及時向市民發放內地防疫檢疫政策安排,至今未見政府有所回應。

  政府早前宣布成立專班研究「逆隔離」計劃,盼望政府此次能夠更加積極主動與內地當局溝通並促成該計劃。除了通關過關措施、名額的增加,以應市民需求,政府在及時和準確發放的固定資訊平台,看來在疫情反覆下不會是「遲來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