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治痛症 啪歪恐變癱
近年香港流行「啪骨」,以為把全身的骨頭「啪正」,就能夠解決長期的痛症。「啪骨」是屬於中醫傳統正骨手法之一,也和西方脊醫的整脊相類似,而正骨是屬於把脊椎的小關節錯位調整的手法,經專業的註冊中醫師操作,能夠迅速緩解繃緊痛楚,甚至是麻痹症狀,但並不是一種徹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坊間亦有不同的痛症中心是聘請「正骨師」去作正骨治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甚至有引致身體癱瘓的風險,故在選擇療程前,應先查詢清楚。
文︰香港中醫學會 曹信恩註冊中醫
脊椎骨保護着脆弱的脊髓,脊髓會分支出很多神經線去我們身體不同部分,支配着不同的器官和四肢。有時神經線因為骨之間的小關節錯位而受到擠壓,便會導致不同的麻痹感覺,透過正骨能夠把這個擠壓釋放,從而減輕麻痹的症狀。
註冊中醫師操作保安全
註冊中醫師會利用旋轉、牽引的方法,把關節活動至扳機點,並瞬間發力,小關節便會發出聲響。正骨的手法適宜輕柔、快速,在熟悉解剖的註冊中醫醫師操作下才是安全。但是,假如整個手法過於粗暴,旋轉角度過多,便很容易拉傷肌肉和關節,嚴重則損傷脊髓,導致身體癱瘓。
痛症的種類非常多,可以是急性劇痛,又可以是慢性疼痛。常見的急性劇痛很多時是因為意外扭傷或撞傷,這種情況要特別小心,不能夠斷言正骨。骨頭受傷不適宜做正骨手法,否則會令骨頭有進一步的損害。肌肉拉傷也不適宜正骨,因為在牽引的過程有機會把拉傷的肌肉進一步損傷,而過程亦非常疼痛。
痛症基本都會涉及肌肉、筋膜和骨頭,正骨只能夠解決骨頭的問題,但肌肉和筋膜尚未處理好,很快骨頭之間的小關節也會發生錯位。因此,我們不能夠迷信正骨能解百病,反而必須要從日常的姿勢開始審視,再把緊張短縮了的肌肉透過針灸或推拿去放鬆;利用刮痧或拔罐去鬆解筋膜,當軟組織放鬆後,我們才進行正骨,這樣效果會更加長久。同時,亦不要忘記改姿勢和鍛煉合適的肌肉,因為肌肉的鬆緊度和強度,對於維持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不良姿勢才治本
大部分的痛症,都是由不良姿勢而引起,智能電話的出現加劇了上肢的不良姿勢。例如頸部前傾導致長期肩頸勞損,寒背導致背部不適和心口壓痛,手部長期拿手機導致手腕勞損疼痛等。因此,在大量使用智能電話時,必須提醒自己多抬頭,防止過度前傾。加上,一周三次的帶氧運動,也有助預防痛症,在運動期間,全身肌肉都在應用,能夠改善肌肉緊張的情況。而且,受損的部位血流量增多,改善氣血,加速修復。
在中醫角度,風、寒、濕是引發痛症的常見病邪。香港是濕重之地,加上飲食太豐富,容易在體內生濕,以致身體重墜,神疲無力;由於長時間在冷氣地方工作,加上喜愛吃生冷寒涼,容易感受風寒之邪,使身體疼痛、麻痹。要預防痛症必先從保暖開始,避免冷氣直接吹到身上;在飲食上也應減少進食生冷寒涼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