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腸道 健脾為本

  根據腸胃專家研究指出,女性消化食物所需時間比男性多出五分之一。註冊中醫師趙曄表示,早有研究指女性腸胃比男士弱,在中醫以「脾為後天之本」,固本培元至為關鍵。腸道內的菌群在人體免疫力中發揮重要作用,若腸道功能受到破壞或被擾亂便會營養失衡,還會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侵害。正所謂「上工治未病」,中醫「治未病」理論認為對於一切疾病都應該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文︰唯慧 圖︰資料圖片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與腸道健康有密切相關,其重要性表現在不僅能治療腸道本身疾病,而且可預防和治療因腸道屏障破壞而引發的其他疾病,如濕疹、氣管敏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各種頑症等。腸道是人體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腸道內的菌群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在人體免疫力中發揮重要作用。若腸道功能受到破壞或被擾亂,人體便會營養失衡,還會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侵害,引發各種免疫系統疾病。

  女士腸胃較弱

  腸道過度刺激受到損傷,會引發其他臟腑炎症。脾屬土,應該保持在乾燥的狀態,如果脾胃過濕,身體就會失調,如拉肚子或腹瀉。趙曄表示,只要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便能增強抵抗力不易生病,早預防需做到飲食、情緒及起居作息正常等,保護腸道在飲食上要寒熱適宜。

  例如,西瓜和海鮮都屬寒涼,腸胃較弱的人少食為佳。腸道的益生元和益生菌,前者存在天然食品中,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養分。益生菌則藏在發酵食品中,在腸道容易被消化分解。益生元和益生菌並非中醫的概念,但近年有研究指一些祛濕中藥材包括淮山、芡實、蓮子、薏米等都含有益生元。在食療湯水中,材料可用五指毛桃1両、淮山1両、芡實1両、蓮子1両、百合1両、花生1両、蜜棗2粒、瘦肉半斤,有健脾補肺、潤肺、行氣利濕、消除疲勞的功效。

  飲食寒熱適宜

  趙曄又指出,好多時脾胃不好就會導致腸道健康出現問題,經常出現在「氣虛」 人士身上。脾胃功能較弱難以把食物轉化成能量,從而令身體能量不足。當脾胃消化食物出問題時,就會導致腸道功能失調,腹脹、腹瀉隨之而來。

  這時候中醫就要強健脾胃,當中,黃芪是中藥補氣用藥之一,治療肺脾氣虛,還有利尿、退水腫、保肝、抗衰老、降壓和抗菌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市面上可選擇添加中藥成分的益生元保健品,有助理氣健腸、排濕氣。而破壁靈芝孢子粉有助增強免疫力,靈芝被稱為仙草,由《神農本草經》起已有記載,到現今中國藥典仍把赤靈芝和紫靈芝列入用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