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新建雙塔 「德」風捲迴廊

■房協曾於1979年在該天台設立網球場。
■房協曾於1979年在該天台設立網球場。

■三角形的樓梯設計頗具科幻感。
■三角形的樓梯設計頗具科幻感。

■新修的天台已沒有球場,除了飯後閒談,白天也鮮有居民活動。
■新修的天台已沒有球場,除了飯後閒談,白天也鮮有居民活動。

■80年代,勵德邨天台有籃球場。
■80年代,勵德邨天台有籃球場。

  站在勵德邨地下的天井中央,抬頭向天空望去,恍如置身井底,仰望深邃的天空,這就是全港唯一圓筒形大廈的屋邨——勵德邨。除了圓的,全邨每個角落都隱藏方的、長的、三角的設計,單位內籠呈扇形,擺傢俬雖然考起居民,但勝在圓筒設計更通風。不少公屋研究員直指,該邨一磚一瓦都體現「公屋之父」鄔勵德崇尚簡潔、利落設計風格的「勵德原則」,讓居民住得有尊嚴。

  文:專題組/部分圖片來源:房協

  在銅鑼灣大坑朝向虎豹別墅的方向,目光焦點不奇然聚焦在半山的圓柱形建築,這就是勵德邨。該邨的第一座樓宇於1975年完工,全邨一共有8座、每座27層樓高。第1至4座(勵潔樓和德全樓)即採用雙塔式圓柱體設計,部分單位能飽覽維港美景。而第5至8座每層有17個單位,外形為長方體。高層大部分雙數室號單位都可以看到維港景色,是一個設計、景觀、位置及環境都能媲美豪宅的公共屋邨。

  入住勵潔樓20多年的洪先生,當初獲分配入住該邨,第一感受是「似中六合彩!」在他眼中,該邨配套設施也擔得起「豪宅」這個名號,他沾沾自喜介紹,戶戶有獨立廁所在70年代並非必然,勵德邨的廁所獨立之餘,還配備浴缸,是當年廉租屋標杆之作,他笑道:「當年女兒在廁所沖涼好耐唔出來,我喺外面問她『做乜咁耐?』女兒答『喺浴缸游水啊!』」

  團圓天井走廊 居民溫馨聚腳

  全邨最吸睛當然要數圓筒外形,與雙塔式大廈有異曲同工之處,除了美觀,還有良好的通風效果,以及方便鄰里相互照應即使其他樓層有小偷,其他居民也能一目了然。另一名居民潘叔告訴記者,勵德邨最令人滿意的地方就是「冬暖夏涼」,「通風係真的好,夏天冷氣都唔使全日開!」

  但也正因圓筒形設計,每個單位就呈扇形格局,擺放傢俬、空間利用最考腦筋,洪先生笑道,「空間利用係有些少困難,但只要傢俬沿着直邊擺放,大小選擇合適,一樣可以打造溫馨的小家。」團團圓圓的天井走廊,更經常成為居民聚腳地,「我們街坊之間不時搞旅行活動,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過爭執,有的都是相互照應和節日時的問候。」

  這些設計細節盡顯時任工務司鄔勵德的建屋理念,勵德邨雖然並非他的手筆,但該邨就貫徹他在任期間對美與實用的追求。鄔勵德早年辭世,但曾訪問他的公屋研究組織「城市日記」項目負責人黎穎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鄔勵德的建屋理念是「設計時,會將自己想像為這邨住戶,思索住戶需要什麼。」她引述鄔勵德指,建築物要有陽光及空氣,共用廁所更是可恥,在任期間提倡公屋單位要有獨立廚廁。

  該邨8座大廈,每幢的27樓天台都附設公園,被用作休憩及健身用途,讓居民聯誼。1979年,勵德邨剛落成不久,房協還在呈長形、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的天台上興建兩個網球場,以及成立網球會供居民參與,但後來因為打波落街構成安全問題,網球場被拆除。此外,圓筒形大廈內所有單位都配備浴缸,在當時來說是公屋最高配套標準。這一切也源自鄔勵德對改善公屋居住環境的堅持,使該邨世代擁有五星級的家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