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微細機械人 精準治頭頸癌
中大港大全球首創 健康組織免受清除
頭頸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見癌症,年殺45萬人。由於原發於口腔、咽喉、鼻腔等狹窄和深入的位置,傳統治療需病人長時間保持極端姿勢定位,如長期捲舌、張開嘴巴或伸長頸部,有時更會一併清除其他健康組織,影響術後生活。隨着中大和港大聯合研發出全球首個「軟體機械人系統」,為病人帶來康復曙光。系統體積細、精準度高,平均誤差少於200微米,最大程度保護病人,料最快5年後投入應用,團隊將致力縮小機械人體積,以進入更狹窄的鼻腔和鼻竇腔等。
激光消融治療術是傳統治療頭頸癌的方法,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表示,傳統治療手術也會運用輔助機械人或內窺鏡,但儀器體積大、硬直且缺乏弧度,深入狹窄的咽喉環境時,極難確認腫瘤位置,且手術過程需要病人長期保持張大口、捲舌頭的姿勢,部分患者如下顎細、舌頭腫脹均難做這類手術。
中大及港大合力研發的「軟體機械人系統」彌補傳統療法的盲點,以液壓方式驅動儀器,再配合磁力共振圖像實時導航,儀器能深入口腔,鎖定患處後,釋放激光消融癌細胞。系統由醫生及工程師合作研發,具備體積微細、高柔順性,以及五個活動自由度等特點,即使在狹窄的口咽環境內進行激光消融術,也能更準確和安全,亦突破一般金屬部件不適用於磁力共振環境的限制,新發明近期已在國際期刊發表。
準確控制消融熱力增成效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導師陳寶玲指出,手術團隊使用該系統時,能實時操控激光,「深度、熱度、幾時開始幾時停,去到咩位置,都可以精準掌控。」
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指出,傳統療法單靠肉眼,難判斷激光手術成效,「變到黑色係成功,定變咗其他顏色係完成手術?」而新系統配合實時磁力共振圖像導航,可以檢測激光的熱力,準確控制消融熱力及範圍,大大提升手術成效。
他亦提到,未來計劃再縮小機械人系統體積,有可能進入更狹窄部位,如鼻腔和鼻竇腔。此外,將繼續優化磁力共振圖像傳達,令機械人作出更快更精準的反應來控制手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