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拓疆土 升級須創新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香港人出名靈活變通,本地老品牌成功之道在於有傳人兼新思維匯通中西。繼承人上場開拓疆土,作為主帥必須帶領企業更上一層樓,革新產品趕上時代和客戶的喜好,讓客人心甘情願地掏腰包。成功之路在何方?本報訪問了兩家成功升級的老品牌,他們成功在敢創新,擺脫老品牌根深柢固的影子,無論在新產品研發、市場定位、營銷推廣上面,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記者 莊程敏、殷考玲

  改羊毛底衫形象 雞仔嘜年輕化

  扎根香港68年,靠羊毛底衫深入民心的老字號雞仔嘜已傳至第4代接班人譚天逸(Jennifer)及譚天韻(Alicia)手上。「我們的冬天產品較深入民心,很多人可能未必知道我們夏季亦有很多產品。」加上近年受修例風波及疫情打擊,零售生意更艱難。譚天逸表示,公司會繼續着重產品質素,例如採用天然及環保的物料,亦會加強宣傳,希望消費者可以從新的角度看這個老品牌。

  雞仔嘜由做南洋內衣褲起家,譚天逸表示,公司近年希望走年輕化路線,例如以往內衣以厚身為主,但現時氣候暖化,年輕人亦不太怕冷,故推出薄款。另外亦有推出Bra Top(罩杯式上衣),很受年輕媽媽歡迎,好處是無痕舒適。

  不過,譚天韻坦言轉型時亦有憂慮,「客戶群年齡都頗極端,在香港面積細小的店內要滿足不同客人需要有難度,希望轉型同時又不想流失舊有客戶。」

  未來考慮素人宣傳

  譚天逸又指,很多人仍以為雞仔嘜只賣保暖內衣,要改變別人對品牌的固有概念很難。以前做好多電視廣告,但發現消費者雖知道是雞仔嘜,但卻無法關連,現時會多做講座及工作坊,時間較長但效果更好,未來亦會考慮用「素人宣傳」。

  談到未來開店策略,譚天韻表示網店方面會加強,疫情下網店銷售增長了一倍,相信大家已習慣網購,加上留意到很多海外華人都對品牌有情意結,相信這方面亦很有潛力。實體店方面,雞仔嘜現時有約20間分店,疫情下減少了數間,接下來一些店如續約條件不合適都會轉地點。

  「熨斗大王」外銷多年 回流劍指灣區

  有「熨斗大王」之稱的東保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陳鑑光博士,憑藉2001年推出自家研發塑料製成的電子控溫熨斗,短短一年售出逾70萬件,從此奠定集團在歐洲市場的地位,但他並未因此滿足。去年在港設立研究開發部門,為進軍大灣區9市市場作準備,目標以開拓9+2城市的家庭為主。

  東保集團成立逾25年,產品走中高端路線,研究開發(R&D)部門一直在內地,但由去年起在香港同樣設立R&D部門並設逾20位開發人員,他指內地研發部同事對產品的認識程度不及香港人員,加上他本身也是做產品開發出身,安排研發人員在香港公司,就方便他監察產品開發流程,以彌補內地研發部門不足。

  回流為吸收市場反應

  東保旗下家電產品過往以外銷為主,自動咖啡機佔有很高市場份額,不過陳鑑光並不滿足於歐洲市場,決定回到香港銷售為進軍內地市場打好基礎,「香港銷售方面會擺ROAD SHOW並向中小型零售商批發產品,從中吸收市場反應,因為香港銷情某程度上亦反映大中華市場對產品的接受程度。」陳鑑光道出回流香港的原因。

  陳鑑光坦言香港市場太細,但視香港為進軍內地市場前的試點,最終目標放眼整個大灣區。他解釋香港人口和家庭成員數目上潛力不及大灣區9市,放了電飯煲和微波爐已經沒有空間放置其他煮食電器,而大灣區的家庭結構不同,對不同功能的家電需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