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高危 須防染疫
時哲
香港第4波疫情來勢洶洶,病例由幾十宗猛增至逾百宗。食肆因要除口罩吃喝,由始至終都屬高危區。但是,至今仍有很多食肆疏於防疫,有些表面遵守防疫措施,實際是「打擦邊球」,令人搖頭。
筆者家在荃灣,常路過楊屋道。從楊屋道走到沙咀道,再轉入眾安街、河背街、新村街、禾笛街等橫街,那一帶有幾個街市,零散的濕貨和乾貨攤販甚多,茶餐廳更比比皆是。不少茶餐廳由今年年初疫情開始,就一直沒有遵守過限聚令。部分長年不設大門,外面人車絡繹不絕,漫天塵土到處飛揚,這已經是飲食衞生的一大忌。未有疫情時,筆者尚且不敢光顧這類「開放式」茶餐廳;疫情來襲,廚師和侍應生所戴口罩,也是隨着限聚令的寬緊而時戴時不戴,更多的是常把口罩拉到下巴,露出鼻子。無疑廚師在熱廚房工作並不輕鬆,還來「掩口掩鼻」,的確苦上加苦。但疫情嚴峻,違反戴罩令會被罰5,000大元,大家就只能忍耐遵從,別無選擇。做老闆的,應為員工採購材料較透氣的優質口罩,大批入貨也不至於太貴。荃灣區的茶餐廳不乏年長食客,他們體弱多病,萬一染疫,可大可小。這類食肆的枱椅很多並沒有依例隔開1.5米,入座率也從未減半,枱與枱之間也沒設隔板,有些就是設了,也是超小型,根本阻隔不了什麼,可說形同虛設。
近日西貢人山人海,海旁食肆常高朋滿座。有酒樓把兩張枱併靠,中間雖設隔板,但隔板底部開了個大洞,兩枱食客可透過大洞傳遞美食。兩枱共4人沒口罩吃喝聊天,隔板無作用可言,怎能說是遵守「每枱2人」規例呢?失業率高企,餐飲協會老為同業叫慘,但協會主事人應先勸導同業:想及早恢復全面常態營業,自己就要先做好防疫本分,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另一方面,筆者呼籲執法者別手軟,必須重罰違規和「偷雞」違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