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檢未能盡檢 市民四出撲樽
防疫不到位 追源欠安心
香港疫情再次反彈,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收緊多項防疫措施,並於今日正式實施,惟在防止輸入個案、檢疫、檢測,及個案追蹤方面仍有不足。其中,檢測中心對高危者的檢測程序緩慢,由抽樣到出結果相隔3天;有學校則因有教師確診,全校師生需檢測,惟衞生防護中心只提供小量樣本樽,同學須自行到檢測中心或診所取樽。另抵港者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酒店檢疫,而酒店同時接收檢疫人士和一般人士(見另稿),均增加社區「播疫」風險,而為方便流行病學追蹤而設的「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也鮮有市民使用(見另稿)。
香港特區政府多次強調,香港檢測制度要做到「願檢盡檢」。惟樣本樽數量極有限,有需要檢測的市民連日來為「撲樽」四出奔波。鰂魚涌嘉諾撒書院日前有教師確診,全校師生須要檢測,一眾家長都願意配合,惟衞生防護中心只提供小量的樣本樽予學校的教職員及同學,其餘同學須自行到就近的檢測中心或診所取樽完成檢測。
有部分住在學校附近的家長隨即到鰂魚涌社區檢測中心領取樣本樽,惟中心職員派樽準則迥異。有些家長出示記者會的片段指該校有教師確診,其子女須接受免費檢測,即成功獲發樣本樽。但有些家長卻被告知該校學生不是強制檢疫人士,不合資格領取樣本樽,着他們預約登記或即場排隊做收費檢測。
撲空的家長遂到就近的政府診所和郵局取樽,但他們發現區內的政府診所和郵局每日只有小量樣本樽派發,很快就派罄,結果有家長撲了兩天,走了幾個地方才成功取得樣本樽。有家長就指政府的檢測服務完全跟不上需求,會嚴重阻慢截斷傳播鏈。
高峰期幾百人輪候
油麻地梁顯利社區檢測中心連日均見人龍,昨日長時間人頭湧湧,最高峰時幾百人輪候。候檢者不乏因曾到訪高危場所,或從事高危職業的市民,惟接受採樣後,需兩三天才有檢測結果,期間如常游走於社區,而付費檢測以便離境的市民,雖然風險較低,但翌日已有檢測結果。有市民對有關安排大表不解:「遲一天有結果,隱形患者對社區便多一分危機。」
熊先生因曾到爆疫的餐廳用餐被要求強制檢測。他說:「呢日算好啲,人龍較短,前一日我父母也因為幫襯過那間餐廳而來做檢測,人仲多,等得有啲耐,老人家辛苦一啲。」最令他不解是檢測結果需要等兩三日才出爐,「有點擔心,又唔知自己中唔中,所以未出結果之前都唔敢約人見面啦,費事害到人。」
同樣去過爆疫餐廳的李先生也不滿檢測結果遲。他說:「畀錢檢測的出境人士,無乜高危因素,一般翌日已有結果,但我哋有高危因素的免費檢測反而要等兩三天,呢個係什麼道理?」
專家倡暫發禁足令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批評,現時檢測中心對特定群組及高危人士的檢測程序緩慢,由抽樣到出結果相隔3天,「時間太耐,政府要想辦法加快,否則就要向強制檢測人士發出禁足令,於檢測結果未出之前,唔准他們在社區活動。」